北京股票配资公司 为何孩子突然抑郁了?这部纪录片,揭露了无数家庭背后的真相
发布日期:2025-02-12 07:39 点击次数:128

在央视纪录片《相对论》中北京股票配资公司,记者庄胜春专访了一位患有4年重度抑郁症的男孩和他的妈妈。
男孩叫许皓然,刚上初中,父母告诉他一定要上个好高中、好大学。
到了初三的时候,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高,他从未在晚上12点钟之前睡觉。
重压之下,许皓然崩溃了。
他开始不听父母的话,上课不认真听讲,课后不写作业,成绩直线下滑。
后来,许皓然干脆躺在家里不上学,老师只好让他办理休学。
可是,妈妈认为不读书,孩子一生就完蛋了,多次帮许皓然办理复学,但他都不去。
甚至有好几次,为了反抗复学,许皓然掐着妈妈的脖子,把妈妈按到了墙上。
后来,许皓然妈妈咨询心理医生,才得知孩子得了抑郁症,她感觉天都塌了,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变成这样。
然而,崩塌从来都不是突然发生的。
父母为了给孩子谋好前程,总有形或无形地控制着孩子,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,导致孩子变得不快乐,甚至患上抑郁症。
实际上,比起让孩子变成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,让孩子内心真实地感到幸福才是最重要的。
为了让孩子幸福,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自由,尤其给孩子这4件事的自由。

允许孩子脆弱
儿童漫画书《教育就是》写道:
“教育就是,鼓励勇敢,也拥抱脆弱。”
然而,一些家长只要求孩子勇敢,却忘了孩子也有脆弱的权利。
陶昕然的妈妈就是这样的家长。
她对陶昕然很严格,骂她揍她都不允许哭。
有一次,陶昕然考了98分,妈妈并没有夸奖她,而是因为丢了2分打了她。
妈妈把她的裤子扒下,用很细的竹条打屁股。
陶昕然很痛,刚哭一会儿,妈妈立马要求她不许哭,还跟陶昕然说,哭就代表她没用。
在妈妈这种教育模式下,给她脆弱的内心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。
大多数父母都有一个误区,认为孩子脆弱的时候是让孩子学会坚强的最佳时机。
于是拼命在孩子脆弱时说:“不要哭”、“忍一下就过去了”、“你要有抗压能力”……
可是,在孩子脆弱的时候,最需要的不是希望他坚强的父母,而是可以给予他爱和包容的爸爸妈妈。
在综艺节目《寒暑假》中,张雪峰的女儿因为其他小朋友都被接回家了,可是她爸爸还没有来接她,伤心地坐在床边流泪。
当张雪峰赶来接她时,看到她哭了,第一反应不是教育她,让她不要哭、要坚强,而是搂着女儿,耐心地跟孩子解释迟到的原因。
孩子很快就接受了爸爸的道歉,开心地笑了起来。

一个幸福的小孩,背后一定有允许他脆弱的父母。
让孩子学会坚强固然重要,但允许孩子在父母面前没那么坚强同样重要。
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依靠,如果孩子在爸爸妈妈这里都感受不到温暖和包容,那孩子内心的不安又将如何安置。
允许孩子脆弱,其实就是在给孩子安全感,让孩子感受到幸福。

允许孩子不干正事
现在越来越多孩子都得了“空心病”。
“空心病”是指不知道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,也不知道自己想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。
其根源是功利性教育。
父母希望孩子考高分,上好大学,将来找个好工作。
认为一切跟学习无关的事情,都不是正事,孩子都不应该做。
于是很多父母抹杀了孩子所有兴趣,让他们失去探索世界的欲望和好奇心,认为人生除了学习以外,做什么都毫无意义。
罗素说:
“唯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,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。”
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,一定是有热爱,有探索欲望的人。
福州14岁的小男孩倪皓洋痴迷昆虫,他能记住400多只昆虫的学名和习性。
为了观察昆虫,他偷偷在家里养了两只蟑螂,后来被妈妈发现,妈妈并没有责怪他,而是要求倪皓洋不要养蜘蛛,因为这是她的底线。
然而,没过多久,妈妈在电视机后面还是发现了倪皓洋养的蜘蛛。
但是妈妈并没有因此而阻止孩子的热爱,而是开始支持孩子。
不仅允许倪皓洋在家里养了几十种昆虫,还经常带着他到山上观察昆虫,并用相机记录下来,认为这也是孩子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当别人问倪皓洋妈妈为什么会支持孩子这个有点奇怪的兴趣时,妈妈回答说:
“他是眼里有光的孩子,我不想把这束光熄灭。”
好成绩可能带来好前途,但孩子眼里的那束光,才是让他这辈子过得幸福的关键。
一个孩子能为了热爱去学习,那他永远不会孤单,永远不会对生活绝望。
因此,当孩子不干正事时,他可能在探索属于他自己的世界,请不要阻止他。

允许孩子落后他人
心理学家钱志亮说:
“真正决定孩子一生的,永远不是短期内的成绩表现。”
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落后别人,一落后,就给孩子补。比如:
成绩落后,立马让孩子去补课;
技能落后,立马让孩子去上兴趣班。
似乎落后别人,这辈子就要完蛋了。

然而,真正决定孩子这一生好不好,从不是这暂时的落后,而是父母给予他面对自己落后他人的勇气和从容。
知乎网友小粒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。
他一出生,爸爸就对他满怀期待,希望他长大可以比别人优秀。
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,小粒总表现得总不如其他孩子。
上英语课时,其他孩子一天背20个单词和一篇小短文,然而他一天连10个单词都背不下来。
上游泳课时,别人学两个星期,都能在水里自由地玩耍了,然而教练让小粒下水,他都哆哆嗦嗦。
一开始,小粒爸爸为了让小粒赶上其他小朋友,他没背完单词就不许睡觉,不敢下水就直接把他推到泳池里。
时间一久,小粒变得闷闷不乐。
一天晚上,爸爸辅导他写作业,他总是写不对,小粒崩溃大哭,对爸爸说:
“我真的学不会,要不你让别人当你孩子吧!”
这次爸爸并没有责骂小粒,而是让他冷静下来,收拾收拾早点休息。
第二天,小粒以为爸爸会生气,可是爸爸跟他说:
“爸爸昨晚反思一夜,认为自己没做好爸爸这个角色,以后单词背不下来就慢慢背,要是怕水,咱们就不学了。”
之后,无论是成绩不如别人,还是其他方面不如其他孩子,小粒爸爸都不责骂他,而是支持、鼓励他。
现在小粒已经长大成人,虽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族,但他从不跟人比较,过得自信从容。
小粒爸爸也骄傲地说:“我的孩子不会走上绝路,但也不会饿死。”
与孩子落后他人相比,更可怕的是孩子被困在不如别人的思维陷阱里。
这样的孩子,哪怕做得再优秀,他也对自己不满足,很容易走向极端。
允许孩子落后他人,本质上是在接受孩子、认可孩子。
这样的孩子就算长大买不了大房子、赚不了大钱,但他内心永远富足,永远认同自己,而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。
父母要记住,孩子可以不登上领奖台,但绝不能让孩子登上天台。

允许孩子自己做主
张雪峰说:
“有些家长恨不得把孩子的一生都攥在手里,上什么大学听他的,学什么专业听他的,找什么对象听他的,找什么工作还听他的。”
这样的父母从来不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,而是自己的私有品。
电视剧《以家人之名》中的月亮妈妈就是如此,月亮妈妈从小到大都在操控月亮。
出去吃饭时,妈妈不让月亮选择她喜欢的菜;
买衣服时,妈妈也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给她做主。

高考时,妈妈要求月亮一定要考上政法大学,可是月亮并不想考这个大学,但是她知道只要分数足够高,妈妈一定会逼她。
于是,为了反抗妈妈,月亮故意在高考时少填一张答题卡,让自己的高考分数比平时少了50多分。
最后,月亮没有让妈妈达到目的,但也让自己错失上好学校的机会。
一些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,替孩子做选择,不仅没帮到孩子,还把孩子逼上绝路。
开明的父母,都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,让他们自己做选择,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复旦大学沈奕菲教授的女儿选初中的时候,她希望孩子能够到复旦下属的一个中学学习,一方面是方便自己照顾,另一方面这是一所市重点中学。
然而,她女儿却坚持要去一所区重点中学学习,因为她有很多朋友都在这所学校上学。
最终,沈教授让孩子去了自己喜欢的学校。
沈教授很多朋友都说,这种大事交给女儿做是不对的。
但她认为,在与孩子的关系中,倾听孩子的声音,尊重孩子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。
父母可以在孩子做选择的时候提供建议,但最终如何选择还是要看孩子自己,毕竟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在过,孩子的人生也应该由他们自己选择。
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,要允许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,过上他们想过的人生。
▼
游本昌说:
“事业的成功,只是成功的一方面,生活的成功,才是真正生命的成功。”
然而,中国很多父母认为孩子长大后事业有一番成就才是成功,只有这样的孩子才值得他们骄傲。
他们严格要求孩子好好学习,直到把孩子逼上绝路,才知道自己的教育出现了问题。
好的父母,从来不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,而是从孩子的意愿出发,允许孩子做自己。
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得可怕的“空心病”,能找到生活的意义,更容易感受到幸福。
一个成功的人可能不幸福,但幸福的人一定是成功的。
不要求孩子成为成功的人,帮助孩子成为幸福的人,才是父母最该做的。
作者 | 诗漫·祺北京股票配资公司,一个很有福气的人。